为理想在路上的这群人
一些人,一些事
一点回忆,一点感慨
写给—为理想在路上的这群人
那年我18岁
高中那会爱上了文学,确定做导演。整个高三都在寻找导演院校、相关专业、相关朋友,那年好像忘记了还有高考,那年既然给爸爸说:"爸,我要搞艺术做导演,你就不要指望我赚钱了。"
当收到北影寄来的招生简章的时候,我兴奋,兴奋,还是兴奋。但当我在招生简章中看到一条资质要求“请提供相关家庭背景和30万的财产证明”。我们家只是一农村家庭,也没有30万的财产证明。但我还是不想放弃,想北上最后博一下。
我要去北影参加初试,但这一趟的开销需要3000元。这次和爸爸发脾气吵架了。妈妈在边上没说话。姐姐弟弟都不在家,这次的3人家庭会议很正式却也很悲凉。我能有把握通过初试吗?家庭能给予多少财力支持?最后的最后,我妥协了。
堂哥说,张艺谋喜欢摄影买不起照相机,于是去卖血买照相机。我去卖血?卖肾?卖器官?我没勇气,真心没勇气。张艺谋,我真心敬佩你。
失败的高三错过了大学,我面临了人生第一次重大的挫折后二进宫读了高四。
大学选的专业是广告学。理由很简单-拍广告,再拍电影。
大一通过校内认识的北影同学,一起交流导演方面的认识。那时候发现和他们的差距不大,但慢慢差距就拉开了。
大一玩校内交导演专业的同学,大二花2个月孤独寂寞的写小说,花2个月苦行僧一样的写剧本。想到不错的剧情会彻夜难眠辗转反侧,最终从床上跳起来记录下来才安心睡下。
大三计划筹拍一部校园励志电影,但最后的最后这部电影被搁置了。一直以来这是我的一个遗憾。
18岁的梦想是做一名合格的导演。理由很简单-通过电影的声音和画面表达我的思想和认识,影响更多的人。
而我希望通过电影让更多人内心和心灵得到成长,因为我发现好多人内心是空虚的。
那年我22岁
与互联网结缘是09年初。同学李胜天、《赢在中国》、柳传志、马云、史玉柱、熊晓鸽、吴鹰、牛根生、朱新礼、王利芬等老师作为我的引路人。花大半年时间研究阿里系,在淘宝开店赚点小钱的同时也做下深入了解。
之后进入纳果一干就是2年。参与了创意类、社交类、电商类三个产品,没有不敢想的,没有不敢做的。高举高打。那年我很嚣张很狂妄。
22岁选择互联网。理由很简单-自由、开放、平等,无穷的爆发力足以可能改变世界。
现在我25岁
关于现状。李明说现在我和红涛是蚁族啊。王洋哥说:“买房之前的那几年最幸福,每天晚上,吃10串烤串,才5块钱,喝一瓶啤酒,才1块5,最大的享受。后面的生活,其实没有这段时间此乃功夫 虽然富裕了,但是被污染了,内心和所见的世界再也没有那么纯洁,就像天空,你的现在的天空一无所有但是天高海阔峰高气爽。慢慢的,就不是,漫天的乱七八糟的,不那么美好了。简单的时候,最美。我现在复杂了,就不美了。”有思考的过来人,一个老男孩,对生活和理想有着无比的浪漫情怀……
关于理想。一直以来我都认为自己是一个理想主义追逐者。总要将好的事物,有深入影响的东西带给这个社会,哪怕能产生一点点的影响。
李路,前新浪高管,纳米盘创始人,宽岛创始人,现觅见联合创始人.81年的哥们,做了不下5个产品,一路走来,风风雨雨。但内心依然是纯洁的理想主义者。做个好产品,为社会带来点什么。
张沈鹏,42区创始人。圈内人称张教主。典型的理想主义追逐者,42区就是他的理想国度,为理想都没想着赚钱。这种为理想的态度,一般人很难做到。